春来茶事忙。据潮新闻报道,这两天,杭州遍地茶园的春茶连续挖掘。在传统采茶过程中,茶农们需求频频上下山,膂力耗费很大。不过,本年杭州西湖区留下大街东穆坞村茶园的茶农,有了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加持,多了几分轻松。除了“钢铁骨骼”,在3月20日西湖龙井“龙井43号”的正式挖掘日上,一架架搭载着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,络绎于龙井茶园上空,实时监测着每片芽叶的成长状况,更经过AI算法将传统农谚明前茶,贵如金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模型……
如丝细雨中,采茶工们戴着斗笠、背着竹篓、哼着小曲,这是人们回忆中的江南田园风情。不过,当外骨骼、无人机、机器狗开端络绎在茶园里时,传统的耕耘活动增添了浓浓的“赛博”气味。赛博种茶、采茶改变了茶叶出产的传统场景,那么,这杯茶仍是本来的滋味吗?
这个“新”味,是农业新质出产力之“新”。2025年中心一号文件首提“量体裁衣开展农业新质出产力”,并提出“支撑开展才智农业,拓宽人工智能、数据、低空等技能使用场景”。包含茶叶栽培为代表的现代农业,早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。近年来一些农业科学技能手法,现已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力担负。可是新质出产力的注入,将进一步催生农业出产关系的深入革新,按下农业现代化开展的“加快键”。使用新技能、新产品、新形式构成新质出产力,能够革新农业出产方式,进步农业资源的使用功率和开展功率。
讲好“融”的故事。浙江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,是传统农业资源小省,应掌握好这一波机会,为浙江传统的农业出产赋能。比方,能够终究靠促进科学技能创新与工业交融,完成传统农业、技能与人的良性互动,让出产功率翻倍提高。仍是以西湖龙井为例,如果把机器视觉、AI算法模型、农业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运用到茶园办理中,茶农能更轻松完成科学种养,茶园质量效益也将大大提高。
捉住“智”的抓手。AI点苗机10秒钟数完3000余尾虾苗,机械臂40秒移栽30株种苗,无人驾驶翻耕机24小时作业……前段时间正是春耕时节,浙江大地上处处可见“数字园丁”。从从前的“流汗农业”到现在的“才智农业”,逐步铺开的智能化农业新技能、新设备,大大改变了浙江农业出产的相貌,绘就着“赛博”农业新图景。浙江能够用好数字化的经济的优势,继续深化“农业工业大脑+未来农场”技能形式,促进智能化手法在农业出产、办理、服务等环节的使用。
农业新质出产力正书写着“我国饭碗”的“新”答卷,浙江有共同优势,更担负先行先试的职责。明丽春色中,细品一杯香味和新味兼具的“赛博龙井”,能够让我们咂摸出广袤郊野中正在产生的“新”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