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问题
新闻动态
媒体公告
中国正在拼命建核电站释放了什么信号?
发表时间:2025-05-01 05:45:24  来源:刀锋电竞是什么软件   阅读次数:1    

  今年,我国核电审批进入提速期,全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攀升。此一背景下,传统由央企主导的核电项目开始加大力度向民间资本放开,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股共享发展红利;与此同时,国央企也开始做整合,优化公司资源配置,随之反映在证券交易市场的或将是,由核电双雄主导的格局向三足鼎立转变。

  作为我国能源转型、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工具,核电在未来10年内延续高增长态势已是确定性共识。但同时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部分,随全国发电能力持续攀升,消纳风险频现,核电参与电力市场的压力亦在增长,核电如何调整策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、电力市场如何接受核电,或将成为核电下一发展阶段要面临的难题。

  国内核电领域今年捷报频传。8月19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口气核准了五个核电项目,合计11台机组。其中,山东招远一期、广东陆丰一期、浙江三澳二期工程三个项目隶属于中国广核集团,广西白龙一期工程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,江苏徐圩一期工程隶属于中核集团。

  种种迹象说明,中国的核电建设正在进入高峰期。7月31日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,提出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。这是自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,我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使用加快一词阐述核电项目建设步伐。

  自2021年我国核电发展政策由安全高效调整为积极有序后,核电最近3年核准的节奏就变快了。一名电力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2022年至2023年,国内连续两年核准10台机组,今年单次核准11台的大手笔更是前所未见。

  审批提速,核电资本开支也在大幅度增长。今年3月,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(601985.SH)公布了超千亿元年度资本预算,将总额约1215.5亿元资金投向核电、核能多用途、新能源等项目,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。

  随着投资和装机量提升,我国核电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。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田佳树在日前举办的彭博新能源峰会上介绍称,中国目前已建成57台核电机组,另有45台在建机组,装机容量处于世界前列。

  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新核准的五个项目均引入了民间资本,参股企业增至10家,参股比例首次提升至10%,开放力度很大。

  我国核电项目长期以来采取央企控股、地方政府参股的形式,目前四家拥有核电运营牌照的央企分别为中核集团、中国广核集团、国家电投集团和华能集团。多名行业的人说,核电项目投资规模大、周期长,收益稳定,安全性要求高,因此民间资本参股将是多方共赢。

  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每台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机组建设工期在5年左右,项目投资回收期15至20年,后期一般可稳定运行60至80年。核电项目还清贷款后,金钱上的压力较小,长期收益稳定。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赵学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,推动民间资本参股由传统央企主导的核电领域,有助于非公有制企业共享发展红利。

  对核电企业来说也是好事。田佳树认为,多元化投资主体将带来更加市场化的机制,有助于改善核电投资运营主体的管理质量和效率。但他同时强调,能源是国家基础产业,国央企应在其中扮演压舱石角色,能预见的是,民间资本将在核电项目中参股更高的比例,但若要实现绝对控股,还需要更大的政策空间。

  核电审批提速、全行业景气度攀升之际,非公有制企业与国家重点项目加速双向奔赴,国央企也进入整合、优化公司资源配置阶段。

  9月30日,电投产融(000958.SZ)公告称收到控制股权的人国家电投集团通知,拟由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控股股权,同时置出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股权,交易完成后,公司将成为国家电投集团核电运营资产整合平台,在证券交易市场也将形成中国核电、中国广核(003816.SZ)和电投产融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
  此番整合也代表着国家电投集团核电资产上市计划经过近10年延宕终于迎来破冰。早在2015年底,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(已退市)便公告称,与国家电投签订关于获注其子公司国家核电资产的谅解备忘录。然而自2016年起国内核电建设遇冷,中国电力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最终在2018年7月宣布结束相关交易。

  未来10年我国核电仍将处于快速地发展期,到2035年国家每年将保持核准10台机组的节奏,核电将占全国发电量的10%。田佳树预测,若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,核电至少要占全国发电量的16%,折算下来就是约400台百万千瓦级机组。

  圈内人希望快一些,其他领域则希望保持均衡发展。田佳树指出,随着核电更广泛参与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,上述400台的目标或许只能作为技术上的选择,能否实现还要看市场如何接受。

  我国核电优发优购(优先发电和消纳)的计划模式和市场化交易模式并存,上网电价亦因此分为计划电价和市场电价。随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,新能源发电和入市交易比例大幅度提高,核电领域长期遵循的政府定价、保障消纳传统模式被撼动。电投产融曾提示道,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速高于电力消费增速,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,核电机组调停和降负荷运行压力增加;若发电能力持续高于消纳能力,公司核电电量有可能出现消纳风险。

  中国核电、中国广核两家上市公司已感受到了压力。今年两家公司纯收入情况均明显放缓,其中,中国核电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.65%至58.82亿元,公司总会计师刘焕冰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核电和新能源综合电价下降是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。

  此外,由于核电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增加,核电公司参与有偿辅助服务、深度调峰等运行考核压力也在增大。2023年,中国广核年度投资收益同比下降4.41%,国信证券称主要系财务公司及红沿河核电站净利润会降低所致。辽宁省电网消纳能力有限,又要保障红沿河核电优先消纳满发,因此该核电机组需要分摊辅助服务费用,拖累了公司业绩。

  业内人士认为,核电调节灵活性不足特点被电力市场放大,推高了入市成本,但其绿色低碳价值却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市场待遇。为此,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,中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在2024年两会提案中建议,尽早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,为核电的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证明。

  此外,核电也在拓展其他商用化场景。据国家电投集团消息,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--国家电投暖核一号近日真正开始启动第六个供暖季,为烟台海阳和威海乳山两市跨城提供热源。本季供热面积合计近1300万平方米,预计供出清洁热量460万吉焦,可节约原煤消耗41万吨、减排二氧化碳76万吨。该工程于2019年建成并开启首季供暖。

  核能供热并非技术难题,在北欧等地已有多年实践,对于中国而言只是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转变的问题。田佳树表示,上述工程其实就是在发电之外寻求核能新的发展空间。一方面,在国家减排政策下,传统以燃煤、烧气为主的供热方式需要寻找新的清洁替代热源;另一方面,市场希望核电企业有利可图,而在国家价格体系下,核能供热产生的效益高于发电,对于市场而言不失为更好的选择。

  IMF世界经济研究处专家:关税加大全球经济成本,拉低美国今年增速0.4个百分点

  “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”?奈雪的茶门店营销文案玩梗翻车,迟来的加盟扩店策略难挽颓势

  “五一”婚礼季爆火新职业!山东95后婚礼现场绘画师称:月入高达四五万元,订单已排到明年

  永辉超市再现“反向抹零”?6年前曾因此被立案,律师:“五入”收费违法‌

  被私改成48元话费套餐长达数年,客户投诉后承诺宽带永久免费使用,移动公司变卦了

 
上一篇:京能热力2025战略透视:全面布局综合能源服务新赛道
下一篇:多家世界组织觉得 我国清洁动力开展规划蓝图最为明晰